狮子,在中国与传说中的龙、凤、麒麟并列为四大灵物。狮子的形象,在中国遍布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有镇守门庭的威武石狮,有形态各异的桥栏狮子雕刻,还有喜闻乐见的民间舞狮等等。狮子文化深入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事项,蔚为大观。历史上,在欧洲南部、西亚、印度和非洲都有狮子分布,而中国的自然环境不产狮子。在先秦文献中,《山海经》记载的多种动物没有狮子形象,汉代以前的装饰工艺没有出现狮子样式,而中国境内至今没有发现狮子化石,对于中国来说,狮子是典型的外来之物。历史上,狮子传入中国,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民族交往中的口耳相传;二是作为活体实物的进贡贡品,三是作为瑞兽符号随佛教传入。汉代以前,中原地区的人们在与西域民族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通过口耳相传,得知了狮子这种动物。狮子传入中国的另一重要途径是,传承佛教同时进入中原地区。佛教当中最为常见的是“作师子吼”一语,只有佛菩萨、高僧、神僧,才配称为狮子一样的勇猛的弘传佛教的大士。佛经中多有讲到狮子,东汉所译佛经中几乎皆使用“师子”表示狮子,西域贡狮的影响和佛教的流传相辅相成,狮子的名声旋即传遍全国。
汇丰铜狮子
中国人崇拜狮子,有如“叶公好龙”,即只喜欢狮子的符号化形象,而并不喜欢作为活体实物的真狮,正如明代陆容所言:“此无用之物,在郊庙不可为牺牲,在乘舆不可被参服,宜勿受。”所以,在历史上,贡狮在中国命运多舛,或被遣返,或被囚禁,如北魏孝明帝时波斯赠给中国一头狮子,六年后狮子就被遣还。直到清代人们依然将活狮当作稀罕异兽来看待。可见,中国人喜欢的不是凶猛狰狞的西方真狮,而是臆想中的、经过中国化改造的理想型狮子,中国狮,即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之狮。中国狮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就是西方狮的中国化历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狮形的演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神异化,写实化,世俗化。于中国民间来说,狮子被广泛认同并发展到民间舞狮,一个重要原因是狮子作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的坐骑,其形象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被视为降妖除魔的瑞兽,这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中多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