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香炉文化源远流长,香炉同佛教的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佛家认为,香与人的智慧、德行有着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据经书记载,佛于说法之时,周边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动三界。故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东汉时,随着佛教的传入,以焚香供祀神佛,寄托人们的情感和祈愿,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活动。其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佛家用香的风习不变,而且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如今更是有佛寺处必有香火,居士之家也必设香案宝鼎。中国的古代器物中,使用最广泛而又差别颇大、造型各异的就属香炉了。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香炉似乎是点燃线香的器具,于是说到香炉的样式,大多数人脑子里总会出现宋代哥窑或龙泉窑的双耳炉,再就明代的铜质宣德炉及其仿制品了。其实,香炉的种类和用途远不止于此,其历史渊源也起码在两千年以上了。
至圣先师孔子铜雕
在线香出现之前,古代燃香的基本方式并非将香料直接点燃,而是透过炭火的培烤而取其香气。火与香料之间往往有云母石片相隔,使香料达到“香而不焦”,这与我们印象中香炉中插一炷或三炷线香完全是两回事。线香的出现大约是明代以后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古代绘画、墓室壁画、敦煌壁画和佛经版画中都只见形象各异的香炉,却看不到插在炉中的线香。“红袖添香夜读书”历来是文憧憬的美梦,而这种“添香”也并非仅仅是点燃线香的香头那么简单,而是将各种香饼、香球、香丸在炭火之上慢慢焙燃,并不断添加香料,使香气渐渐升腾的繁复过程,否则也就索然无味了。香炉之属的另类,最有趣的是印香炉,又称之为香篆,虽然燃香的器具,却是有炉之名而无炉之形。其样式多为层叠的香盒,或为方形、扁圆形、花瓣形,如意形等等。原本是寺中诵经计时的工具,因此香篆又可归属于计时器的大类。唐宋之际,印香炉已不仅是寺中诵经的计时工具,也是俗众焚香的一种精巧玩物。香炉种种,与文化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情趣和意境的载体,作为一种造型和材质都十分复杂的器物,至今仍受到收藏者的喜爱。但是随着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它的实际作用已经如同那淡淡飘散的轻烟而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