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巫志标不能接受铜雕表面着色的多元化,主要是因为巫志标受固有观念意识的束缚,总认为其“铜色不达”,作品亦失去自身应有的艺术价值。然而纵观近十年的艺术创作展览,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巫志标内心不禁潮涌,发现其实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艺术思潮、观念的转变与突破,是人类美术史上无限长轴卷中的一页。
小型铜钟
纯铜铸造观音菩萨佛像
历史上具有主导性的艺术作品的取向、形成和定形都具有阶段性,这是美术发展史的必然规律。随着时代的推进,在艺术创作中,无论作品以何种介质、何种形式出现,都是思维、观念、意识的演变和推进。当某个特定的形式在一定的时期里得到大众的认可并得以盛行,那么在那特定的时期里它就会成为艺术导向的主流、风向标,从而自然成为美术发展史中的一个节点,被人类文明的史册记载。现在每一位艺术创作者所做的一切就是这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人类社会因为有了艺术创作者的劳作付出,其历史才得以延续,社会文明方能得以发展。我们正在这条道路上走着,道路上有很多的节点。
蹲坐的孩童石雕像
马踏飞燕铜雕
今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现代铜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因素。如,各种各样的材料的产生,以及各色合金铜的出现,为铜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家在构思创作过程中,巨大高峻的造型、精细如丝的雕琢、奔放的动势、繁复的构成,都可在铜质材料上得到实现。记得在一次业务洽谈中,基于制作成本和最终效果的体现,巫志标提供给业主一个铜质材料表面色泽稍显斑斓的设计方案,设计的原则是对雕塑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表达,不同的造型搭配不同的色彩在有特点的空间环境里会表达得更为充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将更为协调。
而业主最后的审定结果是:“我要金黄色的、亮晶晶的,让人一看就知道那是铜,那才会高档、有贵气。”巫志标后来琢磨了这番话,开始思考: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雕塑文化产业需求的是作品的材质还是造型意念上的视觉效果?艺术品的消费与消费者的认知层面有着一定的关系,消费的取向形式又存在一个过渡转换期,而艺术家的劳作应该是这一时期的润滑剂、推进器。艺术家的创作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都有不同的见解和认知。无论人们接受与否,其体现的都是艺术生命史的演进过程,也是时代观念的转变与进步。
在社会群体中,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专业人士,对新事物的认知、判断、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巫志标认为,雕塑作品在表面着色处理的效果上正由以往单一的形式走向一个多元化的初始阶段,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成长期,而当成长期过后,铜雕作品的表现将出现一个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个与一般铜质效果相背离的彩绘的立体艺术世界。上述言论和案例列举只想说明一点:铜雕作品的效果表现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和延伸性,如色彩绘画那样,在一定的时期将会达到多元化、大众化。今天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掘先人的宝贵文化,又要创造性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扬光大铜雕这一文化艺术,有必要集中精力研究和开发铜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充分利用原铜的优越性,注入高科技,提升铜雕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